中华笑城    欢乐万荣

中国(万荣)砼外加剂网

首页 >> 法律服务 >> 相关行业安全规范没有明文规定的,人民法院如何认定经营者对经营场所内人身财产负有的安全保障义务?
详细内容

相关行业安全规范没有明文规定的,人民法院如何认定经营者对经营场所内人身财产负有的安全保障义务?

相关行业安全规范没有明文规定的,人民法院如何认定经营者对经营场所内人身财产负有的安全保障义务?

                                                                                                       

参考案例泰州某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诉朱某琳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

2025-07-2-043-001 / 民事 / 财产损害赔偿纠纷 / 泰州市姜堰区人民法院 / 2024.05.20 / (2024)苏1204民初1239号 / 一审 / 入库日期:2025.07.22

图片

裁判要旨

1.经营者对经营场所内的人身、财产安全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经营者应当按照行业的性质特点、安全规范要求等妥善管理经营、展示的货物商品,防范风险发生。经营者未按照行业安全规范要求履行管理义务,对损害结果发生具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责任。行为人对损害结果发生不存在过错的,不承担侵权责任。

2.相关行业安全规范没有明文规定的,人民法院可以结合行业特点,通过咨询行业专家、实地走访同类经营者等方式主动调查取证,综合认定行业安全规范的标准要求。



2024 年 2 月 4 日,朱某琳前往泰州某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 4S 店试车 。当她进入一辆新能源汽车驾驶舱准备体验时,销售人员在车外陪同。谁能想到,朱某琳启动车辆后,车子突然向前冲,径直撞向展厅内同品牌的另一辆车,两辆车瞬间受损严重。事故发生后,某达销售公司认为朱某琳在未得到工作人员授权的情况下,独自进入并启动不熟悉的车辆,操作不当才导致了损害,明显存在过错,于是一纸诉状将朱某琳告上法庭,要求她赔偿车辆维修损失共计 20294 元。

朱某琳却觉得自己很冤枉,她辩称,事故的根本原因是某达销售公司安全管理存在重大疏漏。该公司既没有将案涉车辆设置成展车模式,也未对安全隐患进行提示说明。自己是在销售人员的指导下启动车辆的,而且销售人员随身携带的钥匙未离开车辆可操作范围,这才导致车辆自动启动引发事故。

这起看似普通的 4S 店试车事故,背后却隐藏着诸多法律和行业规范问题。到底朱某琳是否存在过错?某达销售公司又是否尽到了安全保障义务?这不仅关系到双方的责任划分,也引发了我们对于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与行业规范的深入思考。














法律视角:安全保障义务的界定


在法律的框架下,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有着明确的规定与深刻的法理基础。这不仅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有力保护,更是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所在。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明确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组织者承担补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 这一法条清晰地划定了经营者在安全保障方面的责任范围,当他们未能履行应尽义务,导致他人遭受损害时,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法理基础

安全保障义务的法理基础源于社会活动安全注意义务,这一概念由诚实信用原则派生而来,最早源于德国法院法官从判例中发展起来的理论 。它强调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应负起防范危害的义务,特别是在自己负有责任的领域内,从事或持续特定危险活动时,有义务采取必要的、具有期待可能性的防范措施,保护他人免受危险。例如在餐厅就餐时,若餐厅地面湿滑,经营者就应设置警示标识或及时清理,以保障顾客的人身安全;在商场购物,商场需确保电梯等设施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顾客受伤。这些都是社会活动安全注意义务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也是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的核心所在。














行业规范:经营的隐形准则


在商业活动的广阔舞台上,行业规范犹如幕后的导演,虽不直接在台前亮相,却掌控着整个经营活动的节奏与秩序,对保障经营活动的安全、有序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行业规范的重要性

行业规范是在长期的行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融合了行业的经验、智慧以及对安全、质量等多方面的考量 。这些规范不仅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基本遵循,更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保障。从安全角度来看,行业规范能够明确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采取的安全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例如在化工行业,严格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标准能够有效防止化学品泄漏、爆炸等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和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食品行业,卫生标准和生产规范的严格执行则是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的关键防线,避免因食品污染导致的健康问题。

同时,行业规范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通过统一的标准和流程,企业能够减少沟通成本和操作失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物流行业为例,规范的货物包装、运输和仓储标准能够确保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减少货物损坏和丢失的情况,提高客户满意度 。此外,行业规范还能够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当企业都遵循相同的规范时,它们之间的合作将更加顺畅,资源配置也将更加合理,从而实现行业的整体进步。


不同行业规范示例

不同行业因其性质和特点的差异,有着各自独特的安全规范要求。在餐饮业,食品安全无疑是重中之重。从食材的采购源头开始,就必须严格把关,选择具有合法资质、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确保食材新鲜、无农药残留和变质等问题。在储存环节,要根据食材的特性,分类存放,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防止交叉污染 。食品加工过程更是要严格遵循卫生操作规范,厨师需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子和口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烹饪温度和时间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确保食物彻底煮熟,杀灭病菌。餐饮具的清洗消毒也不容忽视,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确保餐饮具的清洁卫生,为顾客提供安全放心的用餐环境。

而建筑业则面临着高空作业、大型机械设备操作等诸多安全风险,因此其安全规范主要围绕人员安全和施工安全展开。在人员管理方面,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接受全面的安全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不同的工种还需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资质证书,如电工、焊工、架子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特种作业资格证才能从事相关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各类安全防护设施必须齐全有效,如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等,确保施工人员在高空作业、临边作业等危险环境下的人身安全。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机械设备操作等也都有严格的规范要求,临时用电必须符合相关标准,采用合格的电线、配电箱和漏电保护装置,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机械设备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查,确保其性能良好,操作安全,严禁 “带病” 运转和超负荷作业 。此外,施工现场还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如围挡、警示灯等,提醒施工人员和周边人员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当法律遇上规范:法院如何判定


在法律的实际应用中,面对复杂多样的案件情况,法院在判定经营者是否尽到安全保障义务时,往往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其中行业规范便是重要的判断依据之一 。


调查取证

当相关行业安全规范没有明文规定时,法院展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通过多种方式深入调查,以准确认定行业规范的标准要求 。在泰州某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诉朱某琳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中,法院为了查明展厅内展车应处于何种状态这一关键问题,采取了极具针对性的调查措施。一方面,咨询汽车行业专业工程师,这些专业人士凭借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车辆的展车模式功能及作用进行了详细阐述。他们指出,展车模式可以限制车辆进入可行驶状态,是目前绝大多数市场销售的新能源车辆自带的功能模块,启用展车模式的车辆,一般不会触发误操作,这为法院了解车辆技术层面的安全规范提供了专业视角 。另一方面,法院实地走访当地其他 4S 店,与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交流。这些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经验和行业惯例认知,让法院了解到按照行业惯例,展厅内展车应设置展车模式,在展车模式下,试车人不可能将车辆启动 。通过这一系列的调查取证,法院得以全面、深入地了解汽车销售行业在展车管理方面的规范要求,为后续的责任认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任认定

法院在判定责任归属时,会紧密结合经营者是否遵守行业规范这一关键因素。仍以上述 4S 店案件为例,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将某达销售公司的行为与行业规范进行了细致比对 。发现该公司既未将展示车辆调至展车模式,销售人员在陪同朱某琳看车时也未将车辆钥匙带离有效使用范围,未对朱某琳操作进行指导和风险提示。这些行为明显违反了行业基本安全规范,某达销售公司作为具备机动车销售资质的专业经营主体,理应全面了解并严格执行行业规范,承担起相应的安全注意义务,但其却未能做到,对财产损害结果的发生具有重大过错,因此应当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而朱某琳基于对车辆处于展车模式的合理信赖,实施了正常的试车行为,不存在过错,所以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法院最终依法驳回某达销售公司的诉讼请求,这一判决结果充分体现了法院在责任认定上对行业规范的重视,以及对经营者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严格要求。

【来源:民事法律参考】


seo seo